讀透華盛頓告別演說 精裝
讀透華盛頓告別演說 精裝
無法載入取貨服務供應情況
二百多年來,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·華盛頓著名的《告別演說》,備受推崇,影響深遠。自1893 年至今,每到華盛頓生日,美國參議院就會選定一位參議員朗讀這篇演說,以紀念這位國父;眾議院也從1899 年起形成這個傳統,一直保持到1984 年。本書為您逐段解讀這篇感人至深的演說,帶您走入華盛頓的內心世界,感受他的崇高品德和博大胸懷,領悟他的超凡智慧和治國之道,探尋美國人得享自由和繁榮的奧秘。
作者簡介
保羅· 斯考森(Paul Skousen)是美國憲法學者、作家和大學教授,對美國憲法和美國的社會主義化有廣泛和深入的研究。他曾任職中央情報局(CIA),擔任里根總統的白宮情報官。他擁有喬治城大學(Georgetown University) 國家安全研究的碩士學位,以及楊伯翰大學(Brigham Young University)的新聞學學位。他著書15 本。
方偉是資深媒體人、美國常識學者和高科技人士,從事科技業與媒體業30 餘年,創辦多家傳媒和科技公司,主持和參與《方偉時間》、《走入美國》和大型講史節目《美國史話》,對美國的歷史與當代事務有深入研究。方偉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,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取得計算機碩士學位。
引 言
美國參議院歷史辦公室
1796年9月,身負總統重任、飽受政敵非議的喬治‧華盛頓(George Washington)宣布:不再尋求第三個任期。在亞歷山大‧漢密爾頓(Alexander Hamilton)和詹姆斯‧麥迪遜(James Madison)的協助下,華盛頓撰寫了一篇告別演說,作為他留給國家的政治遺囑。這篇演說,不僅是為了激勵和指導後來者,也是對他執政成就的有力辯護,更是聯邦主義原則的經典表述。
華盛頓最關心的,是制定了八年之久的《憲法》的安全。他認為,地方利益分歧、政治派系鬥爭,以及外國勢力對美國內政的干預,正威脅到共和國的穩定。他敦促美國人民,要為了國家利益,放棄派別之爭。當時,人們並沒有普遍接受政黨成為《憲法》之外的重要組織,華盛頓擔心,這些派系紛爭會埋下亡國的種子。
華盛頓不是美國孤立主義的奠基人。他認為,在「非常緊急情況」下,有必要和其它國家臨時結盟。不過,他確實不建議和外國建立「永久聯盟」。他警告說,這種關係不可避免地會侵蝕美國的國家利益。
華盛頓並沒有公開宣讀《告別演說》。這篇演說文稿先是於1796年9月19日在費城的《美國廣告日報》(Daily American Advertiser)發表,之後又相繼在全國各大報紙刊登。
1862年1月,當時《憲法》正面臨內戰的威脅。1,000名費城市民向國會提交請願書,要求為紀念華盛頓誕辰130周年,在「當天上午,在國會的眾議院或參議院,公開朗讀《華盛頓告別演說》」。參眾兩院一致同意,在1862年2月22日齊聚眾議院會議廳,由參議院秘書約翰‧福尼(John W. Forney)朗讀了《告別演說》。一位親歷者回憶說,當時的場面感人至深。
不過,朗讀《告別演說》並沒有立即成為傳統。直到1888年在參議院、1899年在眾議院的例行立法會議中,才開始宣讀。眾議院一直保持這個傳統到1984年。
自1893年以來到今天,參議院一直在華盛頓生日這天,選定一名參議員朗讀《告別演說》,來紀念這位國父。這個任務由兩大政黨的參議員輪流擔任。被選定的參議員每次朗誦結束,都會在秘書保管的黑色皮面紀念冊上簽名,並簡單致辭。
本書呈現的演講稿,取自紐約公共圖書館收錄的最終手稿原件,由《喬治‧華盛頓文集》(The Papers of George Washington)友情提供,僅對拼寫、大小寫和標點做了現代化調整。
目 錄
推薦序
引言
前言
第一章 我不會尋求第三個任期
第二章 保護聯邦
第三章 黨派政治的危險(上)
第四章 黨派政治的危險(下)
第五章 修改《憲法》
第六章 宗教信仰和道德
第七章 稅收和債務
第八章 對外關係
第九章 外國勢力
第十章 結束語
圖書詳情
國際標準書號(ISBN):978-1-963236-21-7
出版商:美國開新出版社
頁數:112頁
正文語種:正體中文
出版時間:2024 年9 月28 日首版發行

